诗集古诗网首页

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 > 诗人

唐代名诗人:千古才情寄岭南(组图)

2021-09-30 23:16:30诗集古诗网首页
  唐代是一个大诗人辈出的时代,是中国文学史的一个高峰

  唐代是一个大诗人辈出的时代,是中国文学史的一个高峰。历史似乎赐予了那个时代太多的才情,在盛唐旺盛而不加节制的生命活动中,一个个光芒四射的名字划过苍穹,为时人传诵,为后人铭记。这些名字中的很多,与广东的山山水水紧紧相关,文学家和诗人们的跋涉、辛劳和不平凡的命运,成为他们作品中凝结的精华。

  在唐代来到广东的诗人中,最为人所熟知的毫无疑问是韩愈。大家都知道他在潮州曾经有很令人称道的治政成绩,一篇足堪列入中国文学史的宏文《祭鳄鱼文》让他关怀民众疾苦的形象深入人心,他兴学重教的风格为潮州奠定了崇尚文化的传统,让这座在他之前仅出过两个进士的古城,从唐宋之后成为岭南地区紧随广州之后的文化重镇。不过很少有人知道,这位7岁就“日记数千万言”,13岁就能写出很漂亮的文章的早慧天才,实际上曾经三次来过广东:第一次是儿童时,跟随被贬韶关的长兄韩会在韶关度过了3年;第二次是24年后,因为给受旱灾的老百姓说公道话,被唐德宗贬到了炎州,也就是今天的广东阳山;第三次就是潮州的这一次。广东地方志专家陈泽泓指出,今天潮州山水皆姓“韩”他登过的东山称“韩山”,祭鳄鱼的恶溪称“韩江”,旧时妇女的头巾称“韩公帕”不是御赐,不是册封,而是老百姓自发的纪念,可见公道自在人心。他为广州南海神庙撰写的《南海神广利王庙碑》由唐代著名书法家、循州刺史陈谏书写,名刻石家李叔齐镌刻,时称“三绝”,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。碑文中“扶胥之口,黄木之湾”为历来传诵的名句,而据日本学者的考证,现代的“海事”一词,也是最早见于此碑的。

  “初唐四杰”之首的王勃,成名极早,成就极高,但仅26岁而卒。逝世前一年,他省亲路过广东,为广州的宝庄严寺(今天六榕寺的前身)舍利塔留下了一篇塔铭,传下一段佳话。宝庄严寺舍利塔建于公元537年,是岭南地区最早建于记载,有据有迹可寻的佛塔,仅比号称“天下第一塔”的北魏洛阳天宁寺塔晚落成20年左右,毁于北宋初年的一场大火。675年,王勃去探望在交趾任刺史的父亲,路过广州,被当地官员盛邀撰写塔铭。王勃一气呵成3200余言的碑记,陈泽泓等学者指出这有可能是至今已知最长的塔铭。广州六榕寺现今山门上的楹联中“一塔有碑留博士”指的就是王勃。这篇文章也为后人研究中国建筑史上这座代表性建筑,留下了珍贵的资料。

  公元816年,刘禹锡被贬到连州。这位曾经在长安意气风发,被白居易盛赞为“诗豪”的诗人,与他同时代的文化人们有些不同。他将目光投向了居住在连州的瑶族同胞,写下了很多描述瑶族风情的诗歌,成为后人研究民族学珍贵的第一手资料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他可算作是一位中国早期的“人类学家”。比如他在农历十二月初八,也就是瑶族的“腊日”中,跟随瑶民一同上山围猎,写下了著名的《连州腊日观莫瑶猎西山》。在“瑶山”中,他捕捉到许多生动的瑶民形象,写下了《莫瑶歌》、《蛮子歌》等许多现实风格浓厚的作品,向后人展示了1000多年前粤北山区瑶族人民的居住、耕作、语言、祭祀、服饰、婚姻、贸易等色彩鲜明、动态十足的典型场景。

  其实性格耿直、喜欢嬉笑怒骂的刘禹锡被贬是常事。他最为人所知的诗句“玄都观里桃千树,尽是刘郎去后栽”就是在被贬湖南常德回京后,嘲讽当朝权贵而写下的。然后因为这两句诗再次被贬。他和大文豪柳宗元一同考中进士,此次也一同被贬,柳宗元去了广西柳州,他来了连州。他喜欢连州的山水,曾有“剡中若问连州事,唯有千山画不如”之语。连州人很自豪,修了座“画不如楼”来纪念他。

  另一位以关注基层民生著称的诗人是写下了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的李绅。他在端州任职时,专门带来了家属,以示决心安心久居。端州人甚为感动,在他离职时留下他的衣带,立祠纪念。

  唐代第一流的诗人中,李商隐的风格是偏向委婉忧郁一路的,这和他所处的晚唐政治氛围息息相关。初唐、盛唐的煌煌气象已经随着安史之乱的转折点无可挽回地远去,宦官专权、党争激烈、社会动荡。天赋极高、胸怀远大的李商隐无法摆脱大环境的束缚,只能在诗歌中抒发自己的情怀,抨击社会现实,如所谓“可怜夜半虚前席,不问苍生问鬼神”便是其中代表作。

  就仕途而言,李商隐是激烈的“牛李党争”的牺牲品,在唐宣宗时,被从秘书省清出,随谪宦郑亚来到了循州,即今日广东惠州。在广东,他作为幕属没有什么施展才干的空间,于是失落感应然而生。他寄情文字,特别钟情广东特有的朱槿花,常以之为题材作诗。娇艳的朱槿花在他的笔下,被赋予了“风露凄凄秋景繁,可怜荣落在朝婚;未央宫里三千女,但保红颜莫保恩”的惆怅意象,即是对君王与宫女关系的嘲讽,更是对君主的个人好恶而造成政坛动荡的影射。来源广州日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