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集古诗网首页

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 > 诗人

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原文翻译注释出处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

2021-10-31 06:47:44诗集古诗网首页
  柳宗元(773-819),唐代文学家,哲学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,(唐宋八大家:韩愈,柳宗元,曾巩,  欧阳修,苏轼,苏洵,苏辙,王安石)字子厚,河东解(现在山西运城解州镇)人,世称柳河东

  柳宗元(773-819),唐代文学家,哲学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,(唐宋八大家:韩愈,柳宗元,曾巩,

  欧阳修,苏轼,苏洵,苏辙,王安石)字子厚,河东解(现在山西运城解州镇)人,世称柳河东。唐德宗贞

  元九年(793)中进士,十四年(798)又考取博学宏词科,先后任集贤殿正字、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(

  即见习御史)。唐顺宗永贞元年(805),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,任礼部员外郎。但这场改革仅历时7个月就

  失败了,王叔文被杀;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,走到半路,又被加贬为永州司马。这段史实在范文澜《中国

  805年,这个昏君(指唐德宗)死了,唐顺宗继位。唐顺宗得了中风病,不能说话,亲信人王伾、王叔

  文替他出主意,朝臣中柳宗元、刘禹锡、韩泰等名士,帮助王叔文议论政事。唐顺宗继位,下令蠲免民间对

  官府的各种旧欠;停止地方官进奉和盐铁使的月进钱;减江淮海盐价,每斗自370钱降为250钱,减北方池盐

  价为每斗300钱;取消宫市;召回陆贽和著名谏臣阳城等;宣布京兆尹李实的贪污罪,贬为通州长史。这些

  ,在当时都是善政。……宦官俱文珍等和反王伾、王叔文的朝官结合起来,拥立唐顺宗的长子李纯(唐宪宗

  )为皇帝,唐顺宗退位称太上皇。唐宪宗贬王伾、王叔文。王伾病死,王叔文被杀。柳宗元等八人都算是王

  将近10年,到元和十年(815)才被改派到柳州当刺史。在刺史任上,他“因其土俗,为设教禁”,取得显

  练,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;他还写了不少政论和哲学论文;在诗歌创作上,善于用简朴疏淡的语言表达深

  1 .《捕蛇者说》写于作者在永州任职时,是柳宗元的散文名篇。课文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

  免交赋敛而甘愿冒着死亡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,反映了中唐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,深刻地揭露了封

  2 “说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,或叙事兼议论,或议论兼叙事,将叙事和评论结合起来,以说明一个

  踠、瘘、疠,去死肌,杀三虫。其始,太医以王命聚之,岁赋其二,募有能捕之者,当其租入。永之人争奔

  ,则久已病矣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,积于今六十岁矣,而乡邻之生日蹙,殚其地之出,竭其庐之入,号呼而

  转徙,饥渴而顿踣。触风雨,犯 寒暑,呼嘘毒疠,往往而死者相藉也。曩与吾祖居者,今其室十无一焉;与

  吾父居者,今其室十无二三焉;与吾居十二年者,今其室十无四五焉。非死即徙尔。而吾以捕蛇独存。悍吏

  之来吾乡,叫嚣乎东西,隳突乎南北;哗然而骇者,虽鸡狗不得宁焉。吾恂恂而起,视其缶,而吾蛇尚存,

  则弛然而卧。谨食之,时而献焉。退而甘食其土之有,以尽吾齿。盖一岁之犯 死者二焉;其余,则熙熙而乐

  没有(能够)抵挡它的毒性的药。然而把它捉了来,风干以后制成药引子,却可以治好大风、挛踠、瘘、疠

  等(恶疾);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肌肉,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。起初,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,每年征

  上,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。现在我继承这件差事十二年了,有好几次差点死掉。”他说这些话时,脸色

  他(听了以后)大为悲伤,眼泪汪汪,说道:“您想哀怜我,让我能够活下去吗?那么我告诉您,我干这

  差事遭受的不幸,是远不如恢复租赋遭受的不幸的。要是先前我不干这差事,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。自从我

  家住在这个地方,三代人到现在,已经六十年了。这六十年间,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,他们把田里

  的出产全部拿出,把家里的收入全部用尽,(也交不够租赋),只得哭号着辗转迁徙,饥渴交迫而倒毙在地

  ,顶着的袭击,受着严寒酷暑的煎熬,呼吸着带毒的疫气,常常是死去的人一个压一个。从前和我

  爷爷住在一起的人家,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一户了;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,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两三户

  了;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,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四五户了。那些人家不是死绝了就是迁走了。然而我

  却由于捕蛇而独自存活下来。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这个地方,到处乱叫狂喊,到处骚扰毁环,气势汹汹,惊

  骇乡里,就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啊。我心中惦记,起身看看那瓦罐,蛇还在里面,我又放心躺下了。我小心喂

  养蛇,到时候把蛇送上去交了差。回家后我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长出的东西,来过完我的岁月。一年当中

  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;其余时间我就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了。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有死亡临头呢!现在

  遇来看,孔子的这句话仍然是可信的。唉!谁知道租赋的祸害大大超过这种毒蛇之害的呢!因此,我为这事

  永州之野产(出产)异蛇,黑质(质:质地,这里指底色)而白章(章:花纹),触草木尽死;以(以:用,后面省去“之”,代“毒牙”)啮(啮niè:咬)人,无御(抵御)之者。然得而腊(腊xī:干肉。文中用作动词,把肉晾干。)之以为饵,可以已大风、挛[足宛]、瘘疠,去死肌,杀三虫。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,岁(岁:每年)赋其二;募有能捕之者,当(当dàng:抵当、顶替。前面省略“以之”,即“把蛇”)其租入(<把蛇>当作那个租税交给国家。)。永之人争奔走焉(焉,兼词,于此,为这件事)。

  讨论讲解:(1)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,为下文埋下伏线,暗示了当时的世上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,使读者产生了急切读下去的愿望。(2)这一段重在写“毒蛇”之异,从三个方面加以描绘:一是颜色之异,二是毒性之异,三是用途之异。(3)注意首句的省略句“触草木尽死”,“尽死”前省去的主语应是“草木”,其余皆省去“毒蛇”.

  有蒋氏者,专其(“专”:独自享有)利三世矣。问之,则曰:“吾祖死于是,吾父死于是,今吾嗣(嗣:继承)为之十二年,几死者数矣。”言之貌若甚戚(戚,悲伤)者。

  讨论讲解:具体的描述。引出了主人公“捕蛇者”--蒋氏。先写蒋氏三代捕蛇之“利”,继而写捕蛇之“害”--“吾祖”、“吾父”、“吾”三代有的“死于是”,有的“几死者数矣”一个“且曰”,将写“利”转为写“害”,再用蒋氏的神情“貌若甚戚”极其生动地写出了“捕蛇”并非好事,“争奔走焉”实属无奈,字里行间,深含悲苦。“利”与“害”交错,跌宕有致。

  余悲之,且曰:“若毒(毒,名词的意动用法,怨恨)之乎?余将告于莅事者,更若役,复若赋,则如何?”

  讨论讲解:第3段起过渡作用。通过作者的提问,将文章引入正题。“更若赋,复若役,则何如?”欲扬先抑,“余悲之”与下文的“余闻而愈悲”相应,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无限同情。

  蒋氏大戚,汪然(汪然:眼眶里含泪的样子)出涕,曰:“君将哀而生之乎?则吾斯役之不幸,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。向(向:先前)吾不为斯役,则久已病(病:困苦不堪)矣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,积于今六十岁矣。而乡邻之生日蹙(蹙cù)蹙,窘迫),殚(殚dān:尽)其地之出,竭其庐(庐:家,屋舍)之入。号呼而转徙(徙:迁徙),饿渴而顿踣(踣bó,向前倒覆)。触风雨,犯 (犯 :冒)寒暑,呼嘘毒疠,往往而死者(来来往往死掉的),相藉(藉:原指用草编的垫,文中用作动词,”垫着“;”相藉“,相压。尸体一个压着一个)也。曩与吾祖居者,今其室十无一焉。与吾父居者,今其室十无二三焉。与吾居十二年者,今其室十无四五焉。非死即徙尔,而吾以捕蛇独存。悍吏之来吾乡,叫嚣乎东西,隳突乎南北;哗然而骇者,虽鸡狗不得宁焉。吾恂恂(恂恂”意思是很有信心)而起,视其缶,而吾蛇尚存,则弛然而卧。谨食之,时而献焉。退而甘食其土之有,以尽吾齿。盖(盖:句首助语词)一岁之犯 死者二焉,其余则熙熙(熙熙:快乐的样子)而乐,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。今虽死乎此,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,又安敢毒耶?

  余闻而愈悲,孔子曰:“苛政猛于(于:介词,比)虎也。”吾尝疑乎是(疑乎是:对这句话表示怀疑。乎,相当于“于”,介词,对。是,代词,指苛政。),今以蒋氏观之,犹信(犹信:仍然可信)。呜呼!孰(孰:谁)知赋敛(赋:税;敛:征收)之毒,有甚是蛇者乎!故为之说,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(以,介词,用来。俟,等待。夫,指示代词,那些。观,考察。人风,民风,民情。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,故不用“民”而用“人”.得,看到。焉,相当于“之”,指作者写的《捕蛇者说》这篇文章。)。

  使读者产生了急切读下去的愿望。(2)这一段重在写毒蛇之“异”,从三个方面加以描绘:一是颜色之异

  ,二是毒性之异,三是用途之异,可以用来治愈麻疯、手脚拳曲、脖肿、恶疮,消除坏死的肌肉,杀死人体

  内的寄生虫。因而皇帝发布命令,一年征两次,可以抵消应交的租税,因此从那以后“永之人争奔走焉。”

  “吾祖”、“吾父”、“吾”三代有的“死于是”,有的“几死者数矣”一个“且曰”,将写“利”转为写

  “害”,再用蒋氏的神情“貌若甚戚”极其生动地写出了“捕蛇”并非好事,“争奔走焉”实属无奈,字里

  行间,深含悲苦。只“言之貌甚戚者”一句,便把他回首往事,悲痛在心,哀形于色的情态勾勒了出来。明

  在为蒋氏的不幸遭遇悲痛的同时,好心地提出了一个解脱危险的办法。这几句话句子简短,语气急促。而且

  连用了三个“若”(解释为“你”),表明“余”是面对面地与蒋氏交谈,态度是诚恳的,帮助对方的心情

  可出乎意料的是蒋氏并没有接受,他“大戚,汪然出涕曰……”将是的这番话态度同样恳切,语气也十

  迫,他们把田里的出产全部拿出,把家里的收入全部用尽,也交不够租赋,只得哭号着辗转迁徙,饥渴交迫

  而倒毙在地,顶着的袭击,受着严寒酷暑的煎熬,呼吸着带毒的疫气,常常是死去的人一个压一个

  .从前和我爷爷住在一起的人家,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一户了;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,现在十户当中难

  得有两三户了;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,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四五户了。那些人家不是死绝了就是迁走

  了。而我却由于捕蛇而独自存活下来。《柳文指要》引录了林西冲一文,算一笔唐代的赋税账:“按唐史,

  元和年间,李吉甫撰《国计薄》上至宪宗,除藩镇诸道外,税户比天宝四分减三,天下兵仰给者,比天宝三

  分增一,大率二户资一兵,其水旱所伤,非时调发,不在此数,是民间之重敛难堪可知,而子厚之谪永州,

  势,就连鸡犬也不得安宁。而这时他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自己的瓦罐,只见捕来的蛇还在,便可以放心地躺

  下了。他细心地喂养蛇,到规定的时间把它当租税缴上去。回来后;就能美美地享用自己田里的出产,安度

  日子,.哪像乡邻们天天都受着死亡的威胁呢?即使现在因捕蛇而丧生;比起乡邻们来,也是后死了。哪还

  悍吏袭扰相对比,以他一岁之犯 死者二“和乡邻们”旦旦有是“相对比,说明捕蛇之不幸,确实”未若复吾

  赋不幸之甚也“.可见他在讲述三代人受蛇毒之害时”貌若甚戚“,而当听了要恢复他的赋税时却”大戚,

  .想到自己过去对孔子所说说”苛政猛于虎“这句话还有所怀疑,现在从蒋氏所谈的情况看来,这话是可信

  的。谁知道赋税对人民的毒害竟比毒蛇还要严重呢!于是写了《捕蛇者说》这篇文章,为的是让那些观察民

  猛于虎“强调的是一个”猛“字,那么本文就紧扣一个”毒“字,既写了蛇毒,又写了赋毒。并且以前者衬

  富特色的。特别是他不愿意丢掉犯 死捕蛇这一差使的大段申述,讲得是既有具体事实,又有确切数字;既有

  所闻所见,又有个人切身感受;既有祖祖辈辈的经历,又有此时此刻的想法;既讲述了自家人的不幸,又诉

  说了乡邻们的苦难:不仅使人看到了一幅统治者横征暴敛下的社会生活图景,也让人感到此人的音容体貌宛

  本文为顾炎武与友人的书信之一,为辞谢对方的文字之求而作的复信。这类文字之求,主要是指有关个人的墓志、碑状之类,其中大多与研究学问,国计民生毫无关系。

  《与高司谏书》修顿首再拜,白司谏足下: 某年十七时,家随州,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 ,始识足下姓名。是时,予年少,未与人接,又居远方,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、郑天休数人者,以文学大有名

  《中山狼传》这篇寓言在情节的安排上很富有特色,起如卷浪,伏似潜礁,蓄同积流,发若喷洪。它处处为表现寓言形象服务,而用墨饰色,无不栩栩传神。

  欧阳修的《洛阳牡丹记》作于宋景祐元年(1034),全文分三部分:《花品序第一》、《花释名第二》、《风俗记第三》。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牡丹的专著。

  《梵天寺木塔》选自《梦溪笔谈》。梵天寺木塔,位于杭州城南凤凰山南麓,是吴越建筑艺术与雕塑艺术结合的瑰宝。今已损毁。

  《史记·商君列传第八》 商君相秦十年,宗室贵戚多怨望者。写赵良对商鞅的劝告,要求商鞅急流勇退,让出封地,到边远的地方隐居,不然将危在旦夕。

  本篇收集了荀子的学生平时所记下的荀子言论,因为这些言论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,难以用某一词语来概括,而这些言论从总体上来看大都比较概括简要,可以反映出荀子思想的大概,所以编者把它总题为“大略”。

  蔡磷,字勉旃,吴县人。重诺责②,敦风义③。有 友某以千金寄④之,不立券⑤。亡何⑥,其人亡。蔡 召⑦其子至,归之。愕然⑧不受,曰:“嘻! 无此事也, 安有寄千金而

  修顿首白,秀才足下:前日去后,复取前所贶古今杂文十数篇,反复读之,若《大节赋》、《乐古》、《太古曲》等篇,言尤高而志极大。寻足下之意,岂非闵世病俗,究古

 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①?非不贤也,为其不可得而法。先王之法,经 乎上世而来者也,人或益之,人或损之,胡可得而法?虽人弗损益,犹 若不可得而法。东夏之命②,古今之法,